从蒸发到冷凝,制冷四大过程如何将热量从低温“搬运”到高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享受着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带来的清凉与便利,但你是否想过,它们是如何将热量从低温区域 “搬运” 到高温区域的呢?

从蒸发到冷凝,制冷四大过程如何将热量从低温“搬运”到高温?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总是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而制冷则是一个逆向过程,需要借助外力,通过消耗能量(如电能、热能等),将室内的低温热量转移到室外高温环境中。

典型的压缩式制冷循环包含蒸发、压缩、冷凝、膨胀四个关键过程,它们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热量的转移。

一、蒸发过程:从低温环境吸热

在蒸发器中,液态制冷剂在低温低压状态下吸热蒸发,吸收周围环境(即低温区域)的热量,逐渐汽化为气态。

这一过程就像在炎热的夏天,我们用酒精擦拭身体,酒精吸收身体的热量蒸发,让我们感觉凉爽。蒸发器也是通过蒸发吸收低温环境(室内空气或冷冻水)中的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从而制冷。

蒸发过程吸收的主要是潜热,制冷剂在相变过程中吸收热量,其内能增加,而压力和温度保持不变。

蒸发过程中,液态制冷剂处于低温低压状态,能够从周围低温环境中吸热蒸发,吸收的热量随后通过压缩和冷凝过程排放到高温环境中。

二、压缩过程:提压升温,“逆向”的关键

气态制冷剂从蒸发器流出后,进入压缩机。压缩机消耗电能对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使其压力和温度升高,变成高温高压的气体。

这就像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压缩时气体的压力和温度都会升高。压缩机也是通过压缩做功,提升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从而驱动制冷剂的循环。

压缩过程是一个绝热压缩过程(理想情况下),压缩后制冷剂的内能增加,温度和压力也随之升高。

压缩过程提高了制冷剂的压力,使其达到冷凝器所需的压力,同时增加了温度,使制冷剂温度高于周围环境温度,为冷凝过程提供排热条件。

从蒸发到冷凝,制冷四大过程如何将热量从低温“搬运”到高温?

三、冷凝过程:向高温环境排热

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进入冷凝器后,与周围环境(即高温区域)进行热交换。由于制冷剂的温度高于周围环境,它会将热量释放给周围环境,自身则从气态逐渐冷凝为液态。

这一过程就像烧开的水壶,喷出的蒸汽遇到周围较冷的空气会凝结成水滴。冷凝器也是通过制冷剂蒸汽向周围环境(如室外空气或冷却水)释放热量,自身冷凝为液态。

冷凝过程释放的热量主要是潜热,即制冷剂在相变过程中释放热量,制冷剂的内能减少,压力和温度保持不变。

冷凝过程将制冷剂在蒸发过程中吸收的热量释放到周围环境中(还包括压缩机做功转化的热量),从而实现热量从低温向高温环境的转移。

四、膨胀过程:降压降温,为“吸热”准备

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从冷凝器流出后,流经毛细管、膨胀阀等节流装置,节流降压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

节流后,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显著降低,但其焓值基本保持不变(理想情况下)。节流过程是一个绝热膨胀过程,制冷剂的内能减少,温度和压力也随之降低。

节流过程降低了制冷剂压力,使其降到蒸发器所需的压力,同时降低制冷剂温度,使其低于周围环境温度,为后续的蒸发过程提供吸热条件。

五、制冷过程总结:循环往复的热量转移

制冷循环的四个过程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冷循环:

蒸发过程在低压下从外部低温环境吸收热量,实现对外部的制冷。

压缩过程提高压力和温度,为后续的冷凝提供了排热条件,同时升压驱动了制冷循环。

冷凝过程在高压下向外部高温环境释放热量,实现热量从低温到高温的转移。

膨胀过程降低压力和温度,为后续的蒸发提供了吸热条件,对应压缩升压也维持了制冷循环。

通过这四个过程的循环往复,制冷系统不断地吸收和释放热量,从而实现持续制冷。

从蒸发到冷凝,制冷四大过程如何将热量从低温“搬运”到高温?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如有不适或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予以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解决方案

一文了解:制冷剂、载冷剂、冷却剂、蓄冷剂的区别与联系

2025-3-8 10:43:56

解决方案

关于热管最常见的7种误解以及实际应用

2025-3-9 15:03:47

关注热管理网公众号-热管理材料 reguanlicom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