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铜的导热系数要高于铝,散热性能也一定要更优一些。那为什么现在芯片所采用的散热器材质大多数以AL 6061/6063为主呢?

首先,铜材散热器的优势体现在其热导率几乎是铝材的2倍,热阻低,在同样散热条件下可以以较小温差输运同等热量,可以保持更低的芯片温度。其次,虽然铝的比热容是铜的2.25倍,但铜的密度是铝的3.3倍,算下来,铜的热容值(cm)要大于铝,所以在吸收同等热量时铜的温升更小,有效降低了CPU的热量堆积速度。在散热性能不足时,纯铜散热器也能延后处理器过热的时间。
材料 | 导热系数(W/m.K) | 比热容(KJ/Kg.K) | 密度(g/cm3) |
Cu | 401 | 386 | 8.9 |
Al | 237 | 900 | 2.7 |
那么,使用铜材散热器的改善效果如何?我用一个简单的仿真案例进行说明。


再来看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 CPU 散热器热设计及结构优化》)里的实验数据。


结果同样是,影响微乎其微,意义不大。
再者,相同体积下,铜材散热器比铝合金散热器重约3倍,对芯片而言是种负担。而且从制作成本来看,铜的进料成本约为7万元/吨,Al-6061的进料成本仅为2万元/吨,这是追求低成本、高性价比的商业化市场所不能接受的。
所以,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目前的散热器是怎么制作的呢?
答案是:与芯片接触部分的基板采取铜材(对于高功耗芯片则在铝基板里埋热管,再进一步就是直接换成均热板),目的是均温,将芯片热量快速传导到大面积翅片上,尽可能避免局部热点的现象;而与空气对流部分的翅片则采用铝材,有时为了弥补铝翅片的导热性能,加快散热,会将热管通过穿FIN或者回流焊技术绕穿翅片,参见很多游戏显卡的散热方案。当然,对于一些散热空间不足而功率密度又比较大的情况,完全可以采用纯铜散热器去解热,比如我们笔记本的散热翅片就是纯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