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Nature,X-MOL资讯,UChicago新闻
图片来源:Neuroncollective.com (Daniel Spacek, Pavel Jirak) / Chalmers University
随着集成电路中电子元器件密度越来越高,电子设备所要执行的任务越来越多,更高效的热管理策略和更先进的导热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有一种材料,既能将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高效传导到散热系统,又能在其他方向上隔热,避免影响电子设备的整体性能,也避免发烫!这种材料,就是最近比较受关注的各向异性热传导(thermal conduction anisotropy)材料。
晶体中原子呈周期性排列且沿各方向疏密程度不同,经常表现出各向异性,如石墨单晶电导率在不同方向的差异可达千万倍以上。热量在晶体中倾向于面内传导,热导率较大,而面外的热导率则较小,材料的热传导各向异性一般用热量在面内和面外传输的热导率之比ρ来表征。目前使用的工程导热材料在室温下的ρ值一般都小于20,低于自然界中的如石墨(ρ~340)和氮化硼(h-BN,ρ~90)等材料。
热各向异性材料两个方向的热导率及其比值ρ
美国芝加哥大学Jiwoong Park、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David G. Cahill和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Paul Erhart等研究者以“Extremely anisotropic van der Waals thermal conductors”为题在在Nature 期刊发表研究成果,报道了一种利用晶体层间“随机旋转”策略制备多层大面积MoS2(r-MoS2)热各向异性薄膜材料的方法,其面内热导率几乎和单晶一致高达50±6 W m−1K−1,而面外热导率只有57±3 mW m−1K−1,随机旋转阻碍了热量在各层之间传导,两个方向的热导率比值ρ近达~900,是目前报道的最高值之一。
MoS2薄膜与热各向异性传导
设计各向异性高热传导材料有三个必要条件:1、候选材料具有高的本征面内热导率;2、大幅降低面外热导率并同时不影响面内热导率;3、材料制备简单、易集成、尺寸厚度可控。石墨和过渡金属硫化物(TMD)等层状范德华材料,是设计此类材料的理想载体。研究者们通过逐层生长的方法,制备出具有良好长程结晶性的r-MoS2薄膜,随机旋转策略打破了原子尺度上的平移对称性,解决了在保持面内热导率的同时,显著降低面外热导率的问题。
r-TMD薄膜结构
r-MoS2薄膜面外导热性能
r-MoS2薄膜面内导热性能和热传导各向异性
r-MoS2薄膜在金电极上的温度分布及散热效率
此研究成果为新型导热材料的制造开辟一个全新的方向,给电子设备热管理提供了新思路。使用热各向异性薄膜材料制备的器件,热量可有效地通过横向传导出去,而垂直方向近乎热绝缘,几乎不会传递到材料的表面,防止整个器件过热,起到了良好的散热效果。此外,该技术方法有一定的普适性,制备的r-WS2薄膜同样具有r-MoS2材料类似的性能。
原文信息
题目:Extremely anisotropic van der Waals thermal conductors
作者:Shi En Kim, Fauzia Mujid, Akash Rai, Fredrik Eriksson, Joonki Suh, Preeti Poddar, Ariana Ray, Chibeom Park, Erik Fransson, Yu Zhong, David A. Muller, Paul Erhart, David G. Cahill & Jiwoong Park
Nature, 2021, 597, 660-665. DOI: 10.1038/s41586-021-038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