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Flotherm散热仿真物理学原理 第10章:散热器

使用Flotherm进行电子散热仿真过程中涉及的物理学原理 第10章:散热器

使用Flotherm电散热仿真物理学原理 目录及下载
使用Flotherm电散热仿真物理学原理 第1章:导热
使用Flotherm散热仿真物理学原理 第2章:对流热交换
使用Flotherm散热仿真物理学原理 第3章:辐射
使用Flotherm散热仿真物理学原理 第4章:环境条件
使用Flotherm散热仿真物理学原理 第5章:其它物理学方面
使用Flotherm散热仿真物理学原理 第6章:PCB板仿真
使用Flotherm散热仿真物理学原理 第7章:元件和元件仿真
使用Flotherm散热仿真物理学原理 第8章:打孔板处压降
使用Flotherm散热仿真物理学原理 第9章:风扇
使用Flotherm散热仿真物理学原理 第10章:散热器
使用Flotherm散热仿真物理学原理 第11章:机箱
使用Flotherm散热仿真物理学原理 第12-15章:芯片热功耗趋势/附录/封装术语/风扇

10 散热器 111
10.1 散热器各个方面111
10.1.1 翅片高度 111
10.1.2 自然对流情况下翅片优化 112
10.1.3 强迫对流情况下散热器 112
10.2 Flotherm中散热器建模113
10.2.1 详细散热器模型 113
10.2.2 简化散热器模型 113
10.2.3 风扇+散热器 113
10.3 小型散热器实验研究114

 

10散热器

10.1散热器各个方面

10.1.1翅片高度

来源:M.Wutz:WärmeabfuhrinderElektronik.ViewegVerlag(1991)

出于经济性的考虑翅片高度不应该太高,也就是所谓的翅片效率:

当时,=90%。如果再增加翅片高度,翅片效率将缓慢的趋向于1。其中特征值为:

这个特征值与热交换系数、翅片材料热导率、翅片厚度有关。对于的铝材料,(自然对流)、(强迫对流)可以得到下图:

使用Flotherm散热仿真物理学原理 第10章:散热器

上图分别是(自然对流,最下方的红线)、(强迫对流,中间蓝色线)、(强迫对流,最上方的绿线),翅片效率为90%情况下,翅片高和翅片厚度之间的关系。

10.1.2自然对流情况下翅片优化

来源R.E. Simons, “Estimating natural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for arrays of parallel flat plates”, Electronics Cooling Magazine 8 (1) (2002)

我们必须对翅片高度进行合理的设计,否则在大量浪费材料同时也没有很好的散热温度。翅片的间距很重要,如果翅片间距太大则相应的表面积较小,如果翅片间距太小则气流的阻力比较大。如果翅片长度比较大,则翅片间距不能太小。

一个采用了格拉晓夫数,和普朗特数,的最优翅片间距(单位m)近似公式:

翅片间距随着翅片长变化。下图给出了当环境温度为℃时,翅片间距和翅片长的关系。

在自然对流、翅片和空气温差为10K(虚线),50K(实线)情况下,最优化翅片间距和翅片长度的关系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通常最优化的翅片间距为。

10.1.3强迫对流情况下散热器

来源:R.E.Simons,„EstimatingParallelplate-finheatsinkthermalresistance“.ElectronicsCoolingMagazine9(2)(2003)

下图是对于一个长宽高分别为IGBT元件,在不同风速下其散热器热阻随翅片数和翅片间流速的变化。对于强迫对流的散热器,最终还是要有足够的风量,相对而言散热器的翅片间距不是特别重要。

左图:显示了翅片间流速为情况下,散热器热阻是翅片数的函数。右图:显示了翅片数为情况下,散热器热阻是翅片间流速的函数。

缺10.1.4 Empiricalcorrelationsforheatsinksinfreeconvection

10.2Flotherm中散热器建模

10.2.1详细散热器模型

可以使用Flotherm中的HeatSink元件方便的构建详细的散热器模型。建议翅片间的网格数为3~5。

另外也可以通过访问制造商的网站获取相关的模型。

10.2.2简化散热器模型

简化散热器模型采用一个体积阻尼和热交换系数来替代翅片所占据的空间。因此所采用的网格数量相对较少。这个模型假设处于充分发展湍流流动。但是这个模型不适用于圆柱形翅片(Pinfin)和塑料材质的散热器。

建议:可以使用详细模型的计算结果来验证简化散热器模型的计算结果。

更详细的信息可以参阅:www.flotherm.com->UserSupport->April5th2000

10.2.3风扇+散热器

下图为搭载了一个或两个风扇的散热器。它们是常用的功率器件散热器。为了使空气流动更均匀,在散热器入口处需要一个压力平衡腔。

左图:2000W高热功耗的功率器件。蓝色的盒子是压力平衡腔。右图:是散热器仿真结果在Z方向上一半处的温度截面图

为了精确的计算空气流过散热器的压力降,在散热器翅片间必须有4~5个网格。

HKH-300(左)和MDM(右)网格划分
两种散热器的实验(彩色记号)结果和Flotherm仿真结果(黑色记号)

10.3小型散热器实验研究
来源:T.König,M.Meier„IRThermographievonKühlkörpern“.StudienarbeitBerufsakademieStuttgart(2007)

为了确定散热器随热功耗变化的热阻特性,我们采用了红外摄像仪。分别测量水平安装和垂直安装的散热器。

实验设置从左至右:电源、散热器、红外摄像仪、笔记本电脑

测试以下散热器:

SK11450SA长:50mm

SK48150SA长:50mm

SK51450SA长:50mm

SK45950SA长:50mm

SK12950,8STS长:50,8mm

ICKS50X50X20

测试结果和DataSheet上数据能够很好的吻合。

特别注意SK514散热器,其翅片上还进行了加工。在所有的安装形式中(垂直、水平、PCB板),可以发现表面不进行褶皱处理的散热器效果并不差。表面不进行褶皱处理散热器大约可以节省30%的材料费用。

使用Flotherm散热仿真物理学原理 第10章:散热器使用Flotherm散热仿真物理学原理 第10章:散热器使用Flotherm散热仿真物理学原理 第10章:散热器

FischerSK514(50mm)侧面图和有褶皱(方块)与无褶皱(菱形)在水平放置情况下的实验结果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如有不适或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予以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Flotherm

使用Flotherm散热仿真物理学原理 第9章:风扇

2021-5-11 17:00:38

Flotherm

使用Flotherm散热仿真物理学原理 第8章:打孔板处压降

2021-5-13 16:48:48

关注热管理网公众号-热管理材料 reguanlicom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