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 辛乃龙,纯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热特性分析及仿真研究,关键词:并行通风;电池热管理;生热温度场;散热温度场;温控电池箱;热管理论文
- 作者:辛乃龙
- 导师:刘宏伟
- 来源:吉林大学
- 年度:2012
- 文件类型:CAJ
- 文件大小:10738.81KB
论文摘要:
我国一直在着手电动汽车相关技术的研发,通过国家863计划的的研发支持,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不仅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而且自主研发的电动汽车整车产品已实现小批量生产,并进入市场销售环节,在某些技术领域已实现了与日美欧等国家同步发展。但是对于电动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来说,在生产环节和使用环节还没有完善、全面的检测系统和管理系统。目前市场上能够买到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具备数据采集模块、数据显示模块、高压和低压保护模块和电池荷电状态(SOC)估算与显示模块等,但是电池热管理模块还没有加到电池管理系统中去,因此有必要研究电池组的热管理系统,使电池组中各单体电池之间的温度差异较小,温度分布较均匀,改善动力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提高电池的充放电能力和使用寿命,使BMS的功能更加完善。 本文结合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纯电动高档商务客车研制”,以纯电动汽车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为研究对象,运用实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电池组的生热温度场和散热温度场进行研究,为温控电池箱的整体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以概括如下: 1.锂离子电池的热特性分析。通过分析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结构和电化学特性,研究锂离子电池的生热机制,找出影响锂离子电池温度特性的因素,建立电池温升和环境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了电池组放电效率的最佳温度区间。 2.锂离子电池组的生热温度场仿真分析。首先建立锂离子电池的热效应模型和生热速率模型,然后对电池热模型的导热系数、比热容和密度等参数进行计算,最后确定了热模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实现了生热温度场的仿真,得到了电池组生热后的温度分布。 3.锂离子电池组的散热温度场仿真分析。首先介绍了各种传热介质的优缺点,确定了空气冷却的散热方式,同时采用并行通风的散热结构。然后分析了空气的流动方式,建立起了电池-空气的流固耦合模型。最后通过设置求解器方式和边界条件完成了电池组散热温度场的仿真,为温控电池箱的初步设计做出理论分析。 4.完成温控电池箱的的整体设计。首先提出了温控电池箱的总体设计方案,并进行了电池箱的功能描述,其次对电池箱的壳体和上下夹具做了详细的设计和空间上的布置,再次对散热设备和加热设备进行了比较和选型。最后对散热设备、加热设备和温度传感器的布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纯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热特性分析及仿真研究 论文下载: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如有不适或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