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任孝文,瞿荣,袁伟,赵则昂,朱琪斌,于皓
- 申请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国省名称:江苏
- 公开号:CN203460688U
- 公开日:2014-03-05
- 专利类别:实用新型
- 文件大小:825.3KB
专利主权项: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由电池温度控制系统储油壶(1)、电池温度控制系统电动油泵(2)、第一三通油阀(3)、第二三通油阀(4)、冷却油箱(5)、电池组(6)、第三三通油阀(7)、第一油冷器(8)、高压PTC(9)、换热器(10)、其他部件冷却液循环系统储油壶(11)、其他部件冷却液循环系统电动油泵(12)、第四三通油阀(13)、散热油箱(14)、电机控制器(15)、电机(16)、逆变器(17)、压缩机(18)、第五三通油阀(19)、车外冷凝器(20)、第一膨胀阀(21)、车内蒸发器(22)、第二膨胀阀(23)、第二油冷器(24)、第三膨胀阀(25)、车内冷凝器(26)、车外鼓风机(27)、车内鼓风机(28)、储水壶(29)、电动水泵(30)组成;其中第二油冷器(24)与第一油冷器(8)相连;上述电池温度控制系统储油壶(1)、电池温度控制系统电动油泵(2)、第一三通油阀(3)、第二三通油阀(4)、冷却油箱(5)、电池组(6)、第三三通油阀(7)、第一油冷器(8)、高压PTC(9)、换热器(10)构成电池温度控制系统;其中电池温度控制系统储油壶(1)出口经过电池温度控制系统电动油泵(2)与第一三通油阀(3)的端口1相连,第一三通油阀(3)的端口2与第二三通油阀(4)的端口1相连,第二三通油阀(4)的端口2经过冷却油箱(5)与电池组(6)入口相连;第一三通油阀(3)的端口3与第三三通油阀(7)的端口1相连,第三三通油阀(7)的端口2经过第一油冷器(8)与电池组(6)入口相连;第三三通油阀(7)的端口3经过高压PTC(9)与电池组(6)入口相连;第二三通油阀(4)的端口3经过换热器(10)的第一热边与电池组(6)入口相连;电池组(6)出口与电池温度控制系统储油壶(1)入口相连;上述换热器(10)、其他部件冷却液循环系统储油壶(11)、其他部件冷却液循环系统电动油泵(12)、第四三通油阀(13)、散热油箱(14)、电机控制器(15)、电机(16)、逆变器(17)构成其他部件冷却液循环系统;其中其他部件冷却液循环系统储油壶(11)出口经过其他部件冷却液循环系统电动油泵(12)与第四三通油阀(13)的端口1相连,第四三通油阀(13)的端口2经过散热油箱(14)与电机控制器(15)的入口相连;第四三通油阀(13)的端口3经过换热器(10)的第二热边与电机控制器(15)入口相连;电机控制器(15)的出口依次经过电机(16)、逆变器(17)与其他部件冷却液循环系统储油壶(11)入口相连;上述换热器(10)、压缩机(18)、第五三通油阀(19)、车外冷凝器(20)、第一膨胀阀(21)、车内蒸发器(22)、第二膨胀阀(23)、第二油冷器(24)、第三膨胀阀(25)、车内冷凝器(26)、车外鼓风机(27)、车内鼓风机(28)、储水壶(29)、电动水泵(30)构成空调循环系统;其中车外冷凝器(20)置于车外鼓风机(27)出风口,车内鼓风机(28)置于车内蒸发器(22)与车内冷凝器(26)之间;其中压缩机(18)出口与第五三通油阀(19)的端口1相连,第五三通油阀(19)的端口2与车外冷凝器(20)热边相连;车外冷凝器(20)出口分成两条支路,第一条支路依次经过第一膨胀阀(21)、车内蒸发器(22)冷边与压缩机(18)入口相连,第二条支路依次经过第二膨胀阀(23)、第二油冷器(24)与压缩机(18)入口相连;第五三通油阀(19)的端口3依次经过第三膨胀阀(25)、车内冷凝器(26)连接到车外冷凝器(20)出口的第一条支路入口处;储水壶(29)出口经过电动水泵(30)、车内蒸发器(22)热边、换热器(10)冷边,返回至储水壶(29)进口。
增程式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专利下载: